9月16日至17日,第十届“中石协·石化机械杯”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举行,来自国内外150所高校的370件作品参加总决赛。
自大赛开始以来,我校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,积极组织学生报名参与。学校为积极响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国家号召,学校加大对竞赛的支持力度。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,机电学院依托研究生能源装备跨学科创新实践平台,开展了一系列报告、讲座,进行了校内选拔赛,为各决赛队伍进行了预答辩,为参赛队伍提供指导与帮助,不仅使参赛队伍在本次大赛中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,并且推动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。
经过激烈角逐,我校共9支队伍进入决赛,船舶工程学院《轮桨混合驱动式深海油气开发生产系统检测机器人》获一等奖,澳门威斯尼斯人7919《深水管道内封堵器及快速复产系统》等3项作品获二等奖,核科学与技术学院《核能管道态势智能感知系统》等5项作品获三等奖。船舶学院王刚教授获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称号,我校以积分第七获得“优秀组织单位”。
与去年相比,我校今年在入围决赛队伍数量和积分方面有显著提高,。这些进步的取得是学校师生精益求精,不断求索的结果,展示了学校正不断进步的科研实力,也昭示着全体师生谨遵习近平总书记教诲,誓要科技强国的决心。
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,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按照“竞赛培养人才、人才引领创新、创新驱动发展”的理念,围绕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,打造研究生创新交流实践平台和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。
大赛旨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,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,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,促进国家能源装备业创新发展。大赛的目标是办成研究生培养单位乐于组织,广大研究生踊跃参与,能源装备行业广泛认可的国家级、高层次重要赛事。
附:我校获奖情况如下
序号 | 参赛学生 | 作品名称 | 指导教师 | 所获奖项 |
1 | 刘开鑫、丁明轩、于沛业、潘碧野、卢大可 | 轮桨混合驱动式深海油气开发生产系统检测机器人 | 王刚、张国成 | 一等奖 |
2 | 温靖、郭子航、唐文宇 | 深水管道内封堵器及快速复产系统 | 张岚、刘鸣 | 二等奖 |
3 | 祝嘉鸿、秦傲翔、程磊、潘蒙、齐超 | 能源鹰眼-稠油热采蒸汽状态检测系列装备 | 温济铭、江凌 | 二等奖 |
4 | 周涛焦、广慧、王润泽、毕岳鹏、刘佳宝 | “翼行者”一种强换热纳米工质核动力航天器散热器 | 夏庚磊、张智刚 | 二等奖 |
5 | 刘永超、徐顺浩、李桐、程家豪、杨淋钧 | 核能管道态势智能感知系统 | 三等奖 | |
6 | 陈奕赫、张晨鸣、吴思锋、庞乾丰、高永征 | 海上浮式风电基础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 | 刘红兵、张猛 | 三等奖 |
7 | 韩逍豫、屈东生、康宇航、程卓、邱宇康 | 听风者--燃气轮机声压信号测试评估系统 | 曹云鹏、冯伟兴 | 三等奖 |
8 | 关世聪、庞冰涛、李佳明、周新宇、郝帅 | 适用于池式供热堆余热排出的分离式热管系统 | 范广铭、程杰 | 三等奖 |
9 | 周建国、屈蓓佳、霍奕轩、宋佳秋、徐彦农 | 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 | 柯赟 | 三等奖 |